房子这玩意儿,到底值不值得砸钱?

说真的,这些年房产经济这事儿,简直成了全民话题。每次同学聚会,三句话不离房价。老张去年在郊区买了套小三居,现在天天在群里嘚瑟房价涨了30%;李姐手握三套学区房,说话嗓门都比别人大三分。但你说这玩意儿吧,有时候真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
房价这过山车,坐得人心惊肉跳

记得2016年那会儿,我表弟结婚非要买房。当时劝他再等等,结果人家丈母娘放狠话"没房别想娶我闺女"。得,小两口掏空六个钱包,咬牙买了套80平的婚房。你猜怎么着?不到两年,那片区房价直接翻倍。现在回想起来,我那"再等等"的建议简直蠢到家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好事儿也不是谁都能赶上——我同事老王2018年高位接盘,到现在还套着呢,每月还贷还得啃老。

最近跟中介小哥聊天,他倒是说了句大实话:"哥啊,买房这事儿就跟谈恋爱似的,时机太重要了。"可不是嘛,早三年晚三年,可能差出去半辈子工资。但问题是谁能掐得准这个时机呢?那些所谓的专家,去年还说房价要跌,今年又改口说即将反弹,听得人直犯迷糊。

租房还是买房?这道选择题太难了

我有个90后下属,特别有意思。月薪两万多,宁愿花8000在市中心租精品公寓,也不愿意去郊区买房。"三十年房贷?太可怕了!"他说得眉飞色舞,"我现在想换城市就换城市,多自在。"但上个月房东突然要卖房,让他两周内搬走,这小子连夜给我打电话诉苦,那叫一个凄惨。

这事儿让我想起自己刚工作那会儿。2008年在城中村租了个单间,月租才600块。有次水管爆了,房东拖了半个月才来修,那段时间我天天得去公共浴室洗澡。现在想想,虽然买房压力大,但至少不用看人脸色啊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观念确实不一样了,我侄女就说:"与其当房奴,不如把钱花在提升自己上。"好像也挺有道理?

学区房这玩意儿,真是让人又爱又恨

去年帮朋友看学区房,真是开了眼界。30年前的老破小,厕所还是蹲坑的,就因为是重点小学划片,挂牌价敢要10万一平。更绝的是,我们看房时遇到另外三拨人,中介直接搞起了"竞价看房"。朋友最后咬牙买了,结果今年政策突然调整,学区重新划分...现在他见人就念叨"上当了"。

不过说实话,就算知道是坑,大多数家长还是会往里跳。我媳妇闺蜜,两口子都是普通工薪阶层,硬是卖了车又借钱,换了套30平的学区房。每天通勤两小时,就为了孩子能上那所重点小学。你说值不值?人家回得特干脆:"为了孩子,住地下室都行!"这大概就是中国式父母的执念吧。

房产投资的那些坑,踩过才知道疼

前些年特别流行买旅游地产,我也跟风在海南买了套小公寓。销售当时吹得天花乱坠:"年回报率8%起""包租十年无忧"。结果呢?第一年确实有人租,后来疫情来了,现在空置两年多了。每月还得交物业费,卖又卖不掉,活脱脱成了"不动产"——真的动不了啊!

还有个更惨的案例。我老家有个远房亲戚,把全部积蓄投在了某三线城市的商铺。当时开发商承诺"统一运营""稳赚不赔",结果商场根本没做起来,现在连人影都见不着。老人家七十多岁了,还得坐高铁去那个城市维权,看着真心酸。所以我现在特别理解那句话:"你看中的是收益,人家盯的是你的本金。"

未来会怎样?谁也说不准

最近总有人问我:"现在还能不能买房?"说实话,我也拿不准。一方面觉得房价已经很高了,另一方面又怕错过末班车。有个做金融的朋友说得挺在理:"自住的话,合适就买;投资的话,悠着点儿。"但什么是"合适"?这就很玄学了。

不过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现在年轻人结婚,对房子的执念似乎没那么强了。我邻居家儿子,小两口租着房结婚,把钱都花在环球旅行上。问他为啥不买房,人家说:"一辈子就为个水泥盒子,多没劲。"这种观念要真流行起来,说不定楼市逻辑就得重写了。当然,这可能还得等个十年八年。

说到底,房子这事儿吧,没有标准答案。有人靠它实现了财富自由,也有人被它压得喘不过气。我的建议是:量力而行,别被焦虑绑架。毕竟生活不止有房子,还有诗和远方...虽然这话从我这个每月还着房贷的人嘴里说出来,确实没啥说服力。

返回文章列表
相关文章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