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房这件事,到底值不值得赌上二十年?

最近跟老同学聚会,话题三句不离房子。有个在互联网公司996的哥们,刚掏空六个钱包买了套郊区新房,月供占了他工资的七成。酒过三巡他突然问我:"你说我这辈子是不是就被这套房子绑架了?"这话让我愣了半天,想起五年前自己咬牙上车时的忐忑。

说实话,中国的房产经济早就不只是钢筋水泥的买卖了。它像张密不透风的网,把教育、婚姻、养老全给兜了进去。我表姐当初为了孩子上学,硬是把120平的三居室换成50平的老破小学区房。每天通勤两小时,就为那张重点小学的入场券。你说值不值?她苦笑着给我算账:"现在这破房子每平米比同地段贵两万,但转手就能赚三百万。"

但市场哪有永远上涨的神话。记得2018年那会儿,我同事老王在燕郊高位接盘,结果房价腰斩。上周路过中介,发现同户型的挂牌价还不及他当年首付。这老哥现在烟瘾越来越大,有次喝醉了说:"每月还贷就像在给银行打工,可要是不还,前半辈子积蓄就打了水漂。"这话听着就心酸。

不过话说回来,房子带来的安全感确实实在。我有个做自由职业的朋友,前年疫情最猛的时候,房东突然要卖房。他带着猫连夜找房的样子,活像条丧家之犬。后来他拼死拼活凑首付买了套小公寓,用他的话说:"终于不用在别人家墙上钉钉子了。"你看,这哪是买房,分明是买份心安。

现在的年轻人可精多了。95后的堂弟和女友选择租房结婚,把买房钱拿去环游世界。他们算过账:在杭州租套像样的房子,三十年租金还赶不上首付。但家里老人不干了,天天念叨"无房不成家"。有次家庭聚会,老爷子拍着桌子吼:"你们这是要当一辈子浮萍吗?"结果小两口第二天就报了南极旅行团,气得老爷子血压直飙。

说到投资属性,房产这玩意儿越来越像薛定谔的猫。去年帮朋友看房,中介小哥唾沫横飞地讲"地铁规划"、"政府搬迁",我听着都像在听玄幻故事。结果今年再问,那片区房价没涨不说,承诺的商场变成了养老院。倒是隔壁没被炒作的安置房小区,因为突然划进名校片区,房价蹭蹭往上涨。你说这找谁说理去?

我越来越觉得,买房这事得看缘分。就像我当年买的"鸡肋户型",客厅朝北还有根承重柱杵在中间。谁能想到后来居家办公成了常态,那根柱子反而成了划分工作区和生活区的天然屏障。现在每天靠着柱子喝咖啡的时候,居然觉得这破房子还挺可爱。

说到底啊,房子应该是生活的容器,不该变成人生的枷锁。见过太多人为了还贷不敢辞职、不敢生孩子,活成了一套房子的附属品。但也见过更多普通人,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经营出热气腾腾的日子。就像我妈常说的:"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。"这话糙理不糙,您说是不是?

返回文章列表
相关文章

0